
人民网成都10月21日电 (记者刘海天、实习生孙露萍)10月20日,四川“说医解药”科普活动启动会暨中医药科普工作培训会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举办。

四川“说医解药”科普活动启动会暨中医药科普工作培训会召开。实习生 孙露萍摄
会议第一阶段,首先播放了全国“说医解药”科普大赛四川赛区回顾视频。作为大赛四川分赛区连续承办方,成都中医药大学以“解读中医药经典,弘扬中医药文化”为目标,推动赛事规模持续扩大。首届大赛四川赛区征集作品139件,网络展播12万余人次,总票数73万余;第二届征集作品197件,网络展播访问量113万余人次,总票数90万余;两届赛事均组建高规格评审委员会,共推送24件作品进入全国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最佳创意奖1项,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作品《14本草:中草药里的天然染料》斩获全国一等奖,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
会上,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郭景明代表承办方致辞。他表示,成都中医药大学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始终将中医药科普作为责任担当,已建成多个国家级、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未来将持续推动科普下沉,用时代语言讲述岐黄故事。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何本祥作为第四届大赛四川分赛区评审专家代表表态,承诺评审工作将坚持“清正廉洁、公开透明”“严格谨慎、细致认真”“独立公平、尊重学术”三大原则,保障赛事公平公正,助力推出更多优质中医药科普作品。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学会会长米银军强调,四川作为中医药文化重要发祥地,需充分发挥科普传播力,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繁荣发展。他希望各方依托“说医解药”品牌,打造具有川派特色的科普精品,为中医药强省建设注入力量。
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范劲松对四川中医药科普工作给予肯定,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擦亮“说医解药”品牌,突出川派特色;二是搭建科普与文旅产业枢纽平台,促进成果转化;三是激活人才引擎,完善中医药科普人才评价制度,推动四川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四川“说医解药”科普活动启动。实习生 孙露萍摄
会上,天全县中医医院相关负责人分享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实践经验。医院以全国道德模范、首届四川十大名中医陈怀崇“大先生”精神为引领,打造院士陈列馆、中医药文化走廊等阵地,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近3年服务人次增长28.8%,住院人次增长93.5%,生动诠释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服务硬支撑”的意义。随后,成都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产业学院中药炮制产教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黄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夏教授分别开展专题讲座。黄教授聚焦川派中药炮制技艺,详解“川派炼丹术”的传承与创新;夏教授围绕“中医药支撑文旅产业发展”分享湖南实践经验,提出通过技术赋能、数据驱动、业态融合破解文旅同质化难题,为四川提供借鉴。
据悉,2025年第四届全国“说医解药”科普大赛四川分赛区将由四川省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承办,目前参赛单位、人员规模已创历史之最。下一步,四川将持续以赛事为抓手,深挖中医药资源,让科普更有温度与力量,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贡献四川力量。
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